整体说明:

导演: 贾法·帕纳西
编剧: 贾法·帕纳西
主演: 贾法·帕纳西 / 米娜·卡瓦尼 / Naser Hashemi / Vahid Mobasheri / 巴赫蒂雅·潘哲艾 / Reza Heydari / Mina Khosrovani
类型: 剧情
制片国家/地区: 伊朗
语言: 波斯语
上映日期: 2022-09-09(威尼斯电影节)
片长: 106分钟
又名: 无熊 / 伊朗无熊无惧(港) / 这里没有熊(台) / No Bears / Khers nist
IMDb: tt20205236

下载地址:

点击这里:https://pan.quark.cn/s/25f6a8f906f8

站长微信(edu52025,拉你进影视分享群,偶尔想看电视电影等,但没资源需要付费,这时可以到群里免费拿,非常方便!

内容介绍:

无熊之境的剧情简介 · · · · · ·
伊朗著名导演贾法·帕纳西的最新作品,由于创作环境受到限制,因此依然是他自编自导自演,他在片中扮演自己,隐居在紧靠土耳其边境的伊朗小村庄里,通过网络远程监督在土耳其拍摄电影的过程。影片采用双线叙事,极为创新地打破与观众的“第四堵墙”,模糊了真实与虚构的界限。戏中戏的多重嵌套更是创造了让人回味无穷的电影神迹时刻。该片在荣获2022年威尼斯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。

观后感:

如果不是帕纳西“扮演”的导演,跑到伊朗的边境小村,远程操控工作人员在境外的土耳其小镇拍摄电影,又怎么会发生两起死亡事故呢?不仅拍摄电影里的女演员跳海自杀,连他呆的村庄那对“亡命鸳鸯”也在偷渡时被枪打死。这一切可都是帕纳西为了自己的艺术理想,执意拍摄政治向电影酿成的灾祸。虽然都是虚构,《无熊之境》好似也在反思导演这一角色可能有的伦理困境。

本身,帕纳西构想这部电影,设计电影中的电影,就是为了表现伊朗严苛的政治环境:为什么人甘冒生命危险偷渡边境,因为自由价更高。同时,他还在电影中置入了自己的现实处境:由于此前偷拍电影并在国外参展,帕纳西被限制出境,也不能在国内拍电影,因此想出一条权宜之计——跑到国内的边境小村,通过网络远程监督彼国的拍摄进程——既没出境,也拍成了电影。

帕纳西作为导演,当然有着他自己的创作私心,这种私心就是要反映伊朗的社会现实,完成自己的政治表达。但这个意图无法靠他一人完成,还得建立在演员的表演上(一种牺牲行为)。跳海的女人之所以自杀,是因为无法忍受电影中途做出的修改——引入走私犯的角色,让男人和她一起逃亡,男人拿到的却是假护照——这意味着男人走不了,电影呈现了虚假的内容,与她原初接受的拍摄协定不合。在此,作为虚构角色之一的导演帕纳西要负全责,因为是他将虚构引入了真实(当然电影中的电影本身就是虚构),从而让演员无法分辨虚实。

同样,边境村落的情侣被悲催打死,帕纳西也有责任。他拍下两人的合影,被女孩原定的未婚夫获悉——一种奇怪的习俗,剪下女孩脐带的男人就将成为她的丈夫——事实上,两人并没有感情。这张照片如果公开,不仅会对未婚夫的名声造成损害,同时影响整个村子的声誉。男人、村长以及村里年长的男性都给帕纳西发来了“通牒”——必须交出照片,并且删除。帕纳西到底有没有拍到这张合影呢?应该是有的,但他对此作了否认,既为了避免麻烦,也为了成全真心相爱的情侣。但他没想到的是,事情越闹越大,情侣最后双双殒命,他自己也不清楚能否从中脱身。

电影很好地探讨了影像具有的欺骗性。首先,让真人在一部虚构的电影中扮演自身,营造出纪录片式的真实幻觉:这是作为导演的帕纳西到真实的边境小村,指导在另一个国家的工作人员拍摄电影,电影里的演员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素人,并且扮演自己。其次,在电影虚构的框架内再置入虚构的拍摄,所谓电影中的电影:一对情侣在土耳其边境小镇偷渡的故事。虚构的再虚构,事实上让第一层虚构变得真实,帕纳西不再是扮演叫帕纳西的导演,而就是他自己,他确实在指导境外拍摄,而整部电影是对他此次拍摄过程的记录。

再次,是现实走入了虚构,真实的走私犯出现在拍摄的电影中,变成角色,引出男女演员间的情感矛盾。当女演员在拍摄中途突然对着摄影机向导演喊话,第二层虚构打破了——类似此前《谁能带我回家》里小女孩的突然“罢演”,戳破电影的虚假之幕——让观众恍然间醒悟其实没有演员,他们都是生活中真实的人,从而制造出《闭幕》中“现实是虚构之虚构的再虚构”的概念。

帕纳西对着相机发誓:他没有拍下照片,相机在此成为现实的见证。而村民之所以畏惧照片,也是因为照片是对现实世界的如实呈现,具有呈堂证供的效用。不按《可兰经》,而是对着相机发誓,说明了现代技术对传统习俗的冲击。如果说按《可兰经》发誓是作为观念的宗教至上,那么面对相机起誓是否称得上科学理性主义在现代社会的全面胜利?可惜的是,村民都被骗了。对擅长通过“造假”来惑人眼球的帕纳西来说,相机记录的永远不会是真实,因此他可以对着摄影机撒谎。如果对着《可兰经》撒谎,他就必须承受良心的谴责,很可能是做不到的。摄影机救了他,也助他迷惑了村民,就像他用摄影机迷惑观众那样。这真的是一则关于影像真实性的寓言:眼见不为实,相机不可信,那什么是真实的?

相似资源与参考:

无熊之境豆瓣参考
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本站原创发布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